党员风采

文学与教育学院教师刘三雄:在趣味里营造氛围,从学生中获得提升

刘三雄,1986年5月生,陕西礼泉人。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专职教师,讲师职称,主讲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专题研究》《大学创意写作》《演讲与口才》等。曾获2014-2015学年“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6年第三届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最美教师”;2017年被评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优秀教师”。

 

文学与教育学院教师刘三雄


因教制宜,创新教学让学生留在课堂

201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刘三雄老师一直秉承爱生敬业的理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致力于将最精彩最有味道的知识传授留给学生。但是,履职之初,面对新的授课对象,他才发现自己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的理论经验根本不值一提,可以说老黄历遇到了新问题。学生们对他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排斥甚至抗拒,课堂上可以说是死气沉沉,万马齐喑,有的同学干脆各种理由不来上课,他甚至开始对自己怀疑、否定。但偶尔的一次和学生课下交谈,发现他们的内心是那么的阳光灿烂,他们渴望新知,热衷于对未知的探索,对新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并不厌学,只是传统的古板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望而生畏,只能做无声的抵抗。

于是他开始痛定思痛。针对学生的求知的特点开始尝试以一种新颖的、别开生面的授课形式。即淡化传统教师的主导角色,让自己变成一个衔接者,引导者,让师生关系更加像一个朋友关系,甚至让自己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以聊天谈话的形式进行授课,将课堂变成很轻松很愉悦的思想交流、灵魂碰撞的一方平台。这样一来,整个课堂范围顿时轻松起来,也活泛起来,就连最后一排的几个“钉子户”也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积极。这种效果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一堂课下来,欢声笑语、探讨辩论声不绝于耳,学生甚至不愿课间休息,生怕错过精彩一瞬,这些现象让他深知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

刘三雄老师的教龄并不长,所以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尚浅。要说一些感悟倒是有的,对于老师来说,课堂上的表现即是自我真性情的演绎。刘三雄老师自言性格外向,比较注重课堂的气氛。比如给大一讲述《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独特性和作品的经典性往往通过老师的解读方能充分地展现出来。民国时局波诡云谲,造就了许多学贯中西,通今博古的学界耆宿、文学大师如走马灯式地穿行而过,对学生来说,往往会不自觉地折服膜拜,生出无限景仰之情,而对作家们传奇的生平轶事的精彩讲述尤能激发学生们听课的兴趣;至于作品的文本细读、人物分析,他也尽量做到用批评的思维去审视,以大容量的阅读经验进行细致新颖的解读引导,以此来挖掘学生们课内课外的求知欲;幽默风趣对大学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笑声阵阵的一堂课总比死气沉沉要强得多,他平时比较注重用逆向思维去解构书中人物,还原作家的普通人性,使神龛上的人物和读者的距离瞬间缩短。为此,他还一直在尝试着引进评书、相声式的授课模式,展开故事型讲堂,使学生在欢愉生动的氛围中轻松领悟学术真谛。

和学生之间保持距离,让学生产生神秘感,这种被很多老师最初奉为金科玉律的理念,在他的教学当中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他和学生相处融洽,他的课堂甚至成为了他和学生们的共同期待。在课堂上,大家都能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学生的兴趣天分便这样被一点点地挖掘出来。在《文化考察》这一类的实践课上,带学生出去做实地调研,比如去博物馆,刘老师会用自己的所学所知给学生上一堂异彩纷呈、生动形象的历史文化普及课。


悉心指导 学生们亲切称之为“三哥”

刘三雄老师已经连续5年指导毕业生论文写作,尽管其他工作头绪多,指导的学生论文也参差不齐,学生们的理论水平以及将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有逻辑、有说服力的系统文字这一水平还比较低。看到这些,刘老师对他指导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一个一个从选题、框架、结构到开题、撰写字斟句酌,耳提面命的进行专业和细致的指导,直到每一位同学的顺利答辩结束。因为刘老师的悉心耐心和用心,他指导的学生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连续三届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在课堂氛围效果改观的激励下,课下,刘三雄老师也不断尝试与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他和学生的联系日益密切,甚至在学生的交流中出现了“熊哥”“三哥”这样的称呼。在他的倡导下,爱说爱笑的学生们成立了校园相声团体——乐幽轩,并经常在校内外演出;能说会道、善于论辩的同学们则成立了演讲与口才协会。他受邀被聘为社团指导老师,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学生社团,和学生们切磋相关技能。同时,多次深入其他学生社团活动一线,参与并指导相关活动工作。

刘三雄老师还连续三届帮扶毕业生妥善安置就业工作,辅导考研学生答疑解惑事宜。面对现在就业难的局面,学生的就业成为我的一块心病,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经常联系各种就业渠道,及时向学生传递发布各种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于考研的学生,也尽量减少他们的日常杂务,多给他们制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义无反顾,心无旁骛的投身到复习备考当中。


一心为教 学生成长是他最大的牵挂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刘三雄老师深知育人是他的职责所在。学生的成长对他来讲就是最大的牵挂,尤其是灵魂思想的成长。他经常跟学生说:人的外表可以通过各种修饰来改变最初的形象,而且可能是一瞬之间。但是人的内心、精神、灵魂思想的蜕变升华,绝非一夕一朝之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沉淀,甚至还有痛苦的挣扎、风雨的洗礼,然后矢志不渝地一往无前。这种前进的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徒朝圣的过程、苦行僧修行的过程。虽然很累,但是,由于心中有追求,有理想,有信念,才有可能会成就一段辉煌,书写一段传奇。身无长物,只想将书教好,能亲自参与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理想羽翼添几支羽毛,这于作为老师的他是再高兴不过的事情了。

作为一名文学课老师,刘三雄除了衷情醉心于课堂教学,最深切的希望就是学生们在课外能广览博闻,多读书,读好书,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阅读,才能领略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的无限旖旎风光,才敢碰撞既成已有的甚至为人所信奉的思想观点,最终形成自成一家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刘三雄也经常引用孙子的名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他曾打趣坦言自己这块黑黝黝的顽石,竟然也能偶尔地飘起来,但那也只是因为身边的水流是湍急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