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文学与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礼泉县调研

【编者按】“德者,本也。”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在师生群体中广泛开展“思政教育培优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教师坚持“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在现有专业知识讲授中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领价值观;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振兴乡村基础教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社会温暖,2022年7月20日至26日,文学与教育学院“益启爱”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校团委、文学与教育学院、礼泉县教育局、钞里村村委会等各部门领导、同仁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由专职教师刘利指导并带队,一行七人赴礼泉县城关镇钞里村进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振兴乡村基础教育”实践调研。

 

 

调研前,刘利老师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云会议,重点强调乘车途中个人防护、交通安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安全及细节。7月20日,实践团一行七人到达礼泉县钞里村,首先与村委会干部进行对接访谈,全面了解该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而后,刘利老师为钞里村留守儿童开展《大风吹》、《心有千千结》、《信任之旅》等心理团训,及时摸排并掌握孩子们心理状况,以便随后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实践活动。21日上午,刘利老师同三位实践团成员前往县教育局对留守儿童相关政策及实际落实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下午,刘利老师及实践团成员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及个案访谈,确保监护人合法、科学、合理监护、教育和指导孩子们,从而为孩子们构建一个积极、健康、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

7月22日,实践团成员为留守儿童教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通过歌曲教唱引导孩子们学史、爱党、爱国。下午,为孩子们生动讲解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小猫游泳”引出夏季防溺水“六不准”和交通安全专题知识学习,切实提升孩子们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教会孩子们时刻提高警惕,加强防护,珍爱生命,深刻认识到到安全问题不容小视。

 

 

 

7月23日,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手工《喜迎二十大》盘子创意画,以幼儿原创为主,教师支持帮助为辅,旨在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化留守儿童的爱国之情。下午,对小朋友们进行了《防拐骗》安全教育以及观影《找到你》,教育引导孩子们不单独外出、不听信陌生人的话,提高孩子们安全防范意。

实践进程过半,师生一行7人通过自我调整,又迅速投入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24日,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走入《万疆》的世界,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认真起舞,东方的红日与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感染与深化了孩子们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与爱国的之情。下午,为孩子们带来《喜迎二十大》手工制作活动。手工作品是黄色五角星的红色风车,寓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犹如风车一样生生不息,每位小朋友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此次手工作品制作。25日,团队成员为孩子们教授《中国么么哒》舞蹈,动作简单,节奏感强,激发了孩子们内心对祖国最真挚的爱。下午,观影《哪吒》及访谈留守儿童,全面倾听孩子们的心声。26日,此次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实践团为期一周的“情暖童心”暑期三下乡活动在汇报展演中画上了圆满句号。

 

 

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团所有师生将其所学积极践行于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用实际行动振兴乡村教育,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助力乡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