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5年10月14日,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举办第二十四期初级党课培训班开班仪式。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娜、各党支部委员及初级党课班全体学员参加会议。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曹翔主持会议。

仪式在全体人员齐唱《国际歌》中拉开帷幕,激昂旋律里,现场氛围肃穆庄重,参会者神情专注,眼中满含对党的崇敬之情。
曹翔代表学院党总支致辞,他对新学员表示欢迎,强调初级党课是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的“思想必修课”,也是锤炼作风的“实践启蒙课”,勉励学员深耕理论、践行担当,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与国家建设中。
汉语言文学B2402班李艳妮作为初级党课班学员代表发言,分享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期待,她讲到,“新时代青年要树信念、养作风”,并表示将结合党课学习助力学校中药学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回头望工作,以热情提升素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仪式结束后,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娜以《从旋律中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穿越百年的初心回响》为题讲授本次培训班的第一讲党课。本节党课用一首首红歌作“钥匙”,用一个个鲜活的战斗与奋斗故事作“密码”,带领学员沿着党史脉络展开沉浸式学习,将党的百年奋斗史拆解为“开天辟地、星火燎原、浴血奋战、改天换地、改革开放、伟大复兴”六个篇章,每一篇章都以一首标志性红色歌曲为线索,串联起鲜活的历史故事与深刻的精神解读。
在“开天辟地”篇章,《国际歌》的旋律引出1921年南湖红船的初心故事,党总支书记详细讲述了中共一大从上海召开的历史背景——上海作为近代工业发源地的阶级基础、共产主义小组诞生的组织条件、租界林立的隐蔽优势,以及“红船守护者”王会悟以“游湖开会”“船头望风”“备麻将掩人耳目”的智慧保障会议安全的细节,让学员深刻理解党“初心如磐”的起点;“星火燎原”篇章中,《十送红军》的深情旋律与“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相呼应,通过“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百姓含泪送亲人参军”的史实,阐释党“扎根人民”的力量源泉,解答“红军为何深得人心”的时代之问;“浴血奋战”篇章里,《保卫黄河》的激昂节奏与杨靖宇“胃里只有棉絮草根仍坚守抗敌”、赵一曼“临刑高唱《红旗歌》”的英雄事迹交织,展现党“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改天换地”篇章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引,讲述“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压井喷”、“两弹一星”研制者“徒步转战罗布泊”的奋斗故事,诠释党“攻坚克难”的建设担当;“改革开放”篇章中,《春天的故事》里“深圳三天一层楼”的创新实践、《天路》中“热棒技术破冻土层”的科技突破,彰显党“勇于创新”的时代魄力;“伟大复兴”篇章则以《领航》《山河铭刻》为载体,通过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扎根脱贫一线”、疫情防控中“14亿人众志成城”的案例,点明党“人民至上”的核心密码。整个党课过程中,党总支书记既注重历史细节的生动呈现,又强调思想内涵的深度提炼,每一篇章结束后都以“为什么能”的设问引导学员思考,最终归纳出党“能在初心如磐、能在扎根人民、能在不怕牺牲、能在攻坚克难、能在勇于创新、能在人民至上”的核心答案。学员们始终专注聆听,不时记录笔记,在红色旋律与英雄故事的感染下,多次产生情感共鸣。党课尾声,党总支书记向初党班学员发出号召:“党的‘能’不是天生的,是一代代党员用初心、奋斗与牺牲换来的;未来的‘能’,需要你们接过接力棒——在学习中求真知,在实践中练本领,在服务人民中显担当。”随后,全体学员起立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激昂的旋律中铭记历史、坚定信仰,党课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党课以“红歌+故事”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党课的枯燥感,让党史学习变得“可听、可感、可悟”。学员们谈到,“通过《国际歌》读懂了信仰的起点,通过黄文秀的故事理解了‘扎根人民’的意义,今后我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党的新鲜血液与合格接班人。”
此次党课是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加强初级党课培训班学员党性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丰富了学员的党史知识储备,更强化了其党性修养与责任担当,为学院培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青年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